我想问一下,过失犯罪是否算作犯罪行为?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?

过失犯罪的性质有:
1、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;
2、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,才能构成犯罪;
3、过失犯罪行为本身具有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;
4、法律明确规定的,才构成犯罪。条文没有规定的,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,都不能构成犯罪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十五条
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,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,是过失犯罪。
过失犯罪,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
过失犯罪的性质为:
1、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。
2、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,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,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。
3、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。法律依据:《刑法》第十五条
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,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,是过失犯罪。
过失犯罪,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。
第十六条
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,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,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,不是犯罪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
过失犯罪的认定方式为: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;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;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。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:主观方面明显不同;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;处罚不同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十四条
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,因而构成犯罪的,是故意犯罪。
故意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第十五条
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;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,是过失犯罪。
过失犯罪,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887903.com/510515.html